非同质化通证(NFTs)[1]
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s,以下简称为“NFTs”)作为独特且不可互换的数据单位(units of data),能标识相关数字物品,例如图像、音乐或者视频的所有权(ownership)。其中,通证“所有权”是在区块链上(将数据记录在无中央权力、分布式电脑网络上的数字数据库)被记录、跟踪的。支持NFTs的人认为,在未来,NFTs将会作为像房屋产权或者汽车产权等物理资产的数字代表(digital representations)。NFTs通常用来记录、代表一个物品的产权,确认真实性以及支持(区块链上的物品)交换(enable exchange)。然而,NFTs并不必然表示一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一个数字或实体物品的版权。除非有合同约定或者条款与条件规定,NFT持有者购买到的仅是其对NFT的区块链元数据或“代币”的权利,而非底层资产的权利。
NFTs与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ies)有许多相似之处,且NFTs也多用加密货币来购买与交易。二者均被铸造、跟踪于区块链之上,且大多数消费者群体是一样的。然而,加密货币为同质化代币,意味着其可互换,但NFT具有不可替换性,因此为非同质化通证。大多数用户是在专门的NFT交易市场铸造、购买NFTs。一个典型的NFT是在区块链上创造,或者说“铸造”而成,从而进入NFT交易市场被拍卖或者以一个固定价格售卖,最后储存于买家的数字钱包里。智能合约(区块链上能自动执行的合同或者数行计算机代码)能够铸造NFTs或者将NFTs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综上,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是NFT生态的基石。
NFT的市场规模估计在170亿美元到440亿美元的年销售量区间之间。一些市场分析公司总结,NFT的销售量虽然在2021年显著增长但在2022年已开始下降。尽管一些备受瞩目的NFTs以数十亿美元出售,但是一项研究表明:仅有1%的NFTs售价超过1594美元,大概四分之三的NFTs以低于15美元的价格销售。NFT市场同样遵循“二八定律”。OpenSea和LooksRare是最大的NFT销售市场,几乎占据了所有NFT月交易份额。此外,一项研究表明前10%的NFT买家与卖家进行的交易量与余下90%用户交易量相同。后者的数据或许能反映NFT非法交易行为的肆虐情况。
在2022年,大多数NFTs的底层资产为数字收藏品,例如数字艺术品或者其他数字物品。然而,支持者认为NFTs将在其他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表示真实世界的物体、支持数字身份,或者授予事项、服务或者线上社区的专属访问权。NFTs也许会在这些领域流行或者仍专属于某些市场。如果现行的NFTs过时,该技术以及分布式的核心概念、独特的数字所有权、不可篡改(immutability)也许会演变为其他形式或者发展成另一种新技术。
尽管在过去的两年里NFT交易市场有显著增长,NFTs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现行的NFTs对以下政策存在影响:
1.消费者保护。在NFT生态中,消费者面临着一些风险并且所有的NFT市场与数字钱包缺乏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误导、欺骗行为之风险的基础措施。
2.金融管制。基于NFTs的目的与使用,一些NFTs与NFT平台也许会进入现行的金融法规的管辖领域。
3.版权及知识产权。NFTs与数字或物理资产的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有待明确。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许会影响NFT市场。
4.能源与环境。铸造与销售NFT均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这一需求引发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基于NFT的未来发展情况,国会或许需要考虑制定可行的隐私或内容审核规范。如果国会决定联邦政府应该规制NFTs,那国会需要考虑如何既推动创新,又对NFTs进行有效监管。因为NFTs被应用于一系列的产业与应用当中,国会需要考虑是将NFT作为一项广泛的技术还是在特定领域将NFT作为一种特定应用。国会还需要考虑不同形式的NFTs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广义的分布式生态系统以及像加密货币或分布式金融等市场语境下,使用不同形式的NFTs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