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盟对“电报”启动准确性审查 质疑其提供的用户数量数据
2、加州通过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透明度法案
近日,美国加州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法案——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透明度法案,旨在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在开发和训练模型时,对其使用的数据集进行更加透明的披露。
该法案的核心内容在于,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公开其训练模型的数据来源、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等关键信息。这样的要求对于保障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运作机制。然而,这一要求也引发了业界的担忧,担心过于严格的透明度要求可能会对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技术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3、韩国电池势力进一步渗透北美:三星SDI和通用斥资35亿美元联合建厂
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周三(8月27日)表示,已与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协议,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一家联合电动汽车电池厂。
该计划于2023年4月首次宣布,当时双方表示,合资企业的成本将超过30亿美元,计划年产能为30吉瓦时,并将于2026年开始运营。
三星SD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两家公司将投资约35亿美元建立一家电池制造工厂,最初的年产能为27吉瓦时。合资工厂的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大规模生产,根据扩建计划,年产能有望在日后提高到36吉瓦时。
通用汽车负责电池和电池组业务的副总裁Kurt Kelty表示,电池合资企业现已敲定,该工厂将建造镍钴铝三元高性能富镍棱柱电池,“这将加入我们的电池技术组合,帮助我们在未来继续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
通用汽车去年就曾表示,预计拟议中的印第安纳工厂将拥有生产富镍棱柱电池和圆柱形电池的生产线。
今年6月,通用汽车下调了其年度电动汽车产量预测。其预计,该公司2024年电动汽车产量的上限为25万辆,低于此前预测的30万辆。
汽车制造商和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都越来越急于在北美进行投资,以获得拜登总统签署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提供的税收抵免。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也在寻求实现电动汽车电池供应的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汽车是韩国电池制造巨头LG Energy Solution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取消了与LG合作第四家工厂的计划后,通用和三星SDI“喜结连理”。
4、德媒:德企对华投资“今年有望翻一番”
“尽管德国努力减少对亚洲大国的依赖,但其对华投资仍在增长。”德国之声26日报道称,德国政府去年发布首份“中国战略”文件,文件中德国总理朔尔茨谈到减少对华依赖的必要性,然而,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德国的对华直接投资达到72.8亿欧元。报道称,如果德国企业继续像前六个月那样向中国注资,德国对华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今年有望翻一番。
在分析为何德国企业对华投资仍在增长时,德国之声首先提到,德国汽车行业的命运与中国息息相关。报道称,德国每年有1/3的新车销往中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价值151亿欧元的德国汽车销往中国,德国汽车供应商向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价值约为112亿欧元。此外,德国汽车制造商还向欧洲出口了数十万辆在中国制造的汽车。据《德国每日新闻》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投资处于各行业领先地位,并且其投资水平仍在不断上升。
对此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商业与经济学教授多丽丝·费舍尔表示:“如果此时迫使德国企业做出某些投资决策,可能会使他们‘失去竞争力’”。
报道还提到,不只是汽车,德国商会上个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566家企业中,超过一半表示计划增加在华投资以保证竞争力。德国之声援引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地区执行董事马克西米利安·布特克的话分析说,“降低依赖”带来的成本让很多公司望而却步,而寻求多元化又带来更加艰巨的挑战,“进入新市场需要大量资本输出,同时德国企业在新市场中还面临寻找熟练劳动力、官僚主义和数字化滞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