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梳理!姚前关于加密货币的10大犀利观点(附个人履历)

  梁雨山  火星财经

  姚前曾透露,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还需要研究量子货币。

  12月11日,据财经消息,中国证监会正在搭建科技监管局,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前或出任局长一职。

  针对该消息,业内人士指出,姚前一直备受市场高度关注,原因在于他本人曾主导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并对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研究深入。

  

  1.中国央行迫切需要发展和发行自己的加密货币

  2.中本聪的51%算力假设是有问题的

  2018年4月,姚前在清华大学区块链应用与投资论坛上表示:后继研究发现,中本聪提出的51%安全算力假设是有问题的,自私挖矿理论的存在使得比特币挖矿安全阈值下降。

  3.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还需要研究量子货币

  据《比较》第98辑,姚前曾表示,展望未来,央行数字货币还需要研究量子货币。

  4.安全性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设计的重点

  5.未来区块链技术有8大发展方向

  2018年8月,姚前在文章《区块链技术十周年:回眸与前瞻》中表示,未来区块链技术有8大发展方向:

  1.共识机制与性能的平衡;

  2.跨链交互;

  3.治理机制;

  4.身份管理,区块链使自主身份成为可能,可使得公钥体系更有用和更安全;

  5.隐私保护;

  6.数字钱包;

  7.智能合约与自组织商业模式;

  6.数字资产才是数字金融的核心命题

  7.央行数字货币不只是法币数字化,未来数字货币将超越美元

  2019年9月,在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区块链新经济 · 新十年新起点”上,姚前指出,资产数字化的关键同样包括探索区块链如何与非区块链系统交互等议题,包括如何解决区块链上的隐私问题,智能合约如何与现行法规结合,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的制定,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做到区块链为实体经济服务。

  他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不只是法币数字化,数字货币未来需要修补现有货币的弊端。一旦实现这点,数字货币一定会超越美元。

  8.只有数字资产活了,数字金融才能满盘皆活

  9月17日,姚前表示,“到底什么是数字金融,或者说新金融到底新在哪里?我认为,数字资产才是数字金融的核心命题。只有数字资产活了,数字金融才能满盘皆活,因此资产数字化是数字金融的基础。”

  他同时指出,通过数字化,资产属性变得多样化了:可以是证券也可以是货币,可以是现货也可以是期货……这些名目,在传统金融业务中是资产可以流通的“护身符”,唯有在这些属性的界定下,资产才能流动起来;而在数字资产的新金融模式下,边界模糊了。

  9. 加密货币是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方向之一

  10. 发行数字货币最好的模式是“官督商办”

  12月7日,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姚前表示,发行数字货币最好的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携手,就是“官督商办”,让有能力的商业机构去探索:在公共部门的指导下,允许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商业机构探索构建既能普惠大众,又不被某一方单独掌控的体系。实现这个探索并不容易,但是政策上应该鼓励进行这样的创新。

  附姚前履历:

  公开资料显示,姚前是工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曾在中国证监会信息部、中证登任职多年。

  1992年8月,在燕山石化工作,至1994年8月结束;

  1997年6月,任中国证监会信息统计部主任科员;

  2001年4月,任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计算机管理处副处长;

  2002年9月,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技术部副总监;

  2006年5月,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系统运行部总监;

  2010年12月,被调任央行,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2017年5月,任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2018年10月至今,回归中证登,任中证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